公司动态

绿动浙江:体育经济的生态突围

2025-06-28 1

在 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 理念的发源地浙江,体育经济正以绿色为底色,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新图景。从废弃矿山蝶变的攀岩场馆到串联城乡的万里绿道,从国际赛事的低碳实践到乡村体旅融合的生动样本,浙江正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体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。

一、绿色引擎:政策赋能与生态价值转化

浙江省将体育产业定位为 “绿色产业、朝阳产业”,通过《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》等政策文件,明确到 2025 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 5000 亿元的目标,并要求体育公园绿化用地占比不低于 65%,推动健身设施与自然环境深度融合。这种顶层设计为绿色体育经济奠定了基础。

以余村为例,这个 “两山” 理念诞生地通过发展荷花山漂流、乡村体育运动节等项目,人均收入从 6000 元跃升至 3 万余元,实现了从 “卖石头” 到 “卖风景” 的华丽转身。类似的转型在衢州柯城森林运动小镇同样上演:通过引入法国丛林穿越项目,当地三年接待游客近 30 万人次,带动农民增收近 2 亿元。

二、绿道经济:串珠成链激活区域活力

浙江 “万里绿道网” 建设已形成 5800 余公里的生态廊道,成为串联城乡的 “幸福纽带”。宁波宁海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每年吸引超 300 万人次徒步,带动农家乐营收 4 亿元;舟山 400 公里登山步道串联起 “神行定海山” 等赛事,将自然景观转化为体育消费场景。

2024 年,浙江启动 “环浙江国家步道系统” 建设,计划通过绿道串联山地、河湖、湿地等生态资源,打造 “体育 + 文旅” 经济带。例如,丽水瓯江绿道投资 110 亿元,建成后将惠及百万人口,成为生态富民的标杆工程。

三、赛事创新:绿色理念引领国际实践

杭州亚运会将绿色基因融入每个细节:全部场馆使用绿电,主火炬以二氧化碳合成甲醇为燃料,富阳水上运动中心每月节水 35%,奥体中心游泳馆实现 “常年不换水”。这种创新不仅创下赛事环保纪录,更带动全省体育场馆节能改造,形成可复制的 “浙江经验”。

bevictor伟德官网

在民间,庆元县通过举办廊桥越野赛、山地自行车赛等特色赛事,吸引游客十余万人,旅游收入数千万元。省体育局正推动 “一市多品牌” 赛事体系,鼓励各地依托山水资源开发马拉松、滑翔伞等生态友好型项目,让赛事成为展示地域特色的 “绿色名片”。

四、体旅融合:乡村振兴的绿色密码

安吉黄浦江源旅游度假区整合杭垓、报福、章村三镇资源,打造滑翔伞、露营、攀岩等 30 余个户外运动项目,2023 年吸引 100 余家企业落户,形成 “空中滑翔、水里溯溪、山中攀岩” 的全业态布局。莫干山则依托 Discovery 探索极限基地、路虎体验中心等项目,年接待高端游客超 50 万人次,成为长三角体旅融合标杆。

这种模式不仅填补了农村体育短板,更激活了乡村经济。例如,柯城九华乡通过森林运动项目,村民从 “看客” 变为民宿经营者,签约农户年租金收入达 16 万元。省体育局数据显示,全省 19 个运动休闲小镇年带动旅游消费超百亿元,真正实现 “运动振兴乡村”。

五、未来图景:绿色体育的可持续路径

浙江正以 “绿色亚运” 为起点,探索体育经济的长效发展机制。一方面,推动涉水文旅体育项目建设,计划到 2025 年建成 50 个体育公园,将生态修复与全民健身结合;另一方面,培育 “零碳赛事”“无废场馆” 等新业态,鼓励企业研发可降解运动装备、智能节能设施。

绿动浙江:体育经济的生态突围

从余村的绿水青山到杭州的绿色亚运,浙江体育经济的 “绿色突围” 不仅是发展模式的创新,更是生态文明理念的生动实践。随着 “环浙江国家步道”“万里绿道网” 等工程推进,这片土地正书写着 “生态红利” 与 “体育消费” 互促共赢的新篇章。